close

轉貼--本來想自己寫一篇的,在網路上看到一篇不錯的評論,貼上來讓大家分享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為什麼駱駝的眼角總看起來像帶著淚?蒙古流傳著一種傳說:駱駝原本擁有一對上帝所賜予的角,但有一天鹿把它美麗的角借去了,卻沒有再回來。從此駱駝便天天凝視守望著遠方,期待鹿的早日歸來,這使它凝望的雙眸總看來迷濛,就像是抹了淚水一般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看完本片,我忍不住猜測【駱駝駱駝不要哭】的導演原先是 否只想紀錄現代蒙古人的生活情況,或是傳統樂器馬頭琴的 優美獨特,然後意外碰上了後來成為本片最要緊的事件:一 隻母駱駝難產,在牧羊人的幫助下,艱難地生下一頭罕見的 白駱駝,但駱駝媽媽卻拒絕給這個新生兒奶水與母愛,而讓 嗷嗷待哺的小駱駝無所適從,也急得周遭的游牧人苦思良計 ?

不管源由是什麼,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兩名導演都只是慕尼黑 電影學院的應屆畢業生,卻完成了一部無論形式與內容都足 以傲視專業的作品。他們不僅在艱難的環境下克服拍攝條件 的惡劣,還刻意不採取旁白及說明字幕煽情,而讓生活及影 像自己發言。儘管如此,觀眾還是能夠清晰地理解片中一家 四代同堂的蒙古人們的關係、生活、情感,並進而在後半部 隨著兩個年輕兄弟騎駱駝進城找專家幫忙拯救小駱駝的過程 ,呈現出乎我們意料的「城鄉∕階級差距」,既突出了城市 與沙漠的不同情境,甚至也對比了即使一樣住在蒙古包裡, 也有「有電視」及「沒電視」的差別,以及男孩被誘惑的的 童心與念茲在茲的責任,豐富了角色的面貌,也讓主角一家人與蒙古社會階層的關係、對比,藉此展現出來。

有趣的是他們找回來的專家,不是獸醫,而是個演奏馬頭琴 的琴師。然而最後那場拯救幼駝的儀式實在令人嘆為觀止! 我們不僅看到藝術的靈藥,跨越了物種的界線;也看到紀錄 手法與真實之間一次神秘而動人的結合。導演成功地捕捉到 這類影片求之不得的「容寵時刻」(priviledged moment),我想再訓練有素的觀眾,都會對最後駱駝媽媽的轉變,目瞪口呆。

近來紀錄片意外當道,改變了不少觀眾的觀影習慣,值得高 興。不過相對於目前可以看到的幾部紀錄片多半採取大量旁 白以牽動觀者情緒,這無關對錯,只不過紀錄片的形式潛能 ,遠超過目前我們能見範疇,【駱駝駱駝不要哭】反其道而 行,展示另外一種素樸但清澈的風格,起初平凡無奇,然後 肌理慢慢浮現,並在最後成功捕捉到人、自然、動物、藝術 之間,交流的魔力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thuang 的頭像
    jethuang

    玩物不喪志

    jet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